分類: 飲食營養

咖啡裡有丙烯醯胺 食科專家告訴你為何無需恐慌

咖啡裡有丙烯醯胺 食科專家告訴你為何無需恐慌

2018-04-13 00:48食力 食科專家 / 葉安義
圖片提供/食力
圖片提供/食力

要探究飲用咖啡對健康的影響,於國內,丙烯醯胺在咖啡中的含量極低,正常健康的人體都能代謝掉。咖啡中的咖啡因對人體影響更直接,因此仍是,老話一句,飲食適量即可,不宜過量。由於食品在高溫加工(120°C以上)的過程中,因為梅納反應會產生丙烯醯胺(acrylamide),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將丙烯醯胺歸類為2A,可能致癌物質(Group2A的物質)。丙烯醯胺廣泛存在於食品中,研究發現包括馬鈴薯、咖啡、洋芋片、餅乾及其他經熱加工的食品等,皆含有丙烯醯胺,日前媒體以「黑糖含有丙烯醯胺會致癌」的大標題,因為致癌與可能致癌是不同的,因此引起民眾不必要的恐慌,對產業產生衝擊,也讓食品中丙烯醯胺含量成為受關注的議題。

在歐盟與美國對於食品中丙烯醯胺含量的研究中,含量排名第一的食品是薯片,次高就是烘焙咖啡,而且數值不低。但在台灣相關研究中,咖啡排名在薯片、黑糖、油條與餅乾之後,數值也遠低於歐美的研究數據。

圖片提供/食力
圖片提供/食力

為什麼歐美咖啡和台灣咖啡研究的數值會有差距?推測原因有二:(1)使用的濃度,從自身在國外居住飲用咖啡的經驗中,義式濃縮咖啡的濃度較高。(2)咖啡品種不同,台灣進口的咖啡,已有測出咖啡pH值在5-6之間,屬於酸性,丙烯醯胺在酸性環境中,比較不容易形成。台灣人飲用咖啡時,偏好加奶加糖,可以蓋掉酸味。

在對食品中丙烯醯胺的研究中發現,丙烯醯胺的生成量會隨加熱溫度、時間有所變化,像是薯片或麵包,加工溫度愈高,生成量也愈高,通常溫度在160°C左右(有些食品則需較高的溫度),是含量最高,隨著溫度的持續上升,丙烯醯胺的生成量會下降,其可能原因是揮發或降解,目前尚無定論。咖啡豆中丙烯醯胺含量的變化,也不例外。

咖啡生豆到成為可飲用的烘焙咖啡,會經過二次加工,第一次烘焙處理溫度約160°C,而第二次烘焙則會依照風味需求進行中焙或重焙,溫度普遍都在200°C,甚至更高。但咖啡中丙烯醯胺生成量在160°C之後會下降,因此如果要從咖啡豆烘焙程度來判別丙烯醯胺生成量的關聯性,恐怕無法用顏色來判斷。

至於,咖啡中丙烯醯胺含量是否會真的對健康產生重大影響?在我過去參與多次相關研究中發現,於國內,不論是現場調製咖啡,例如連鎖咖啡店或是便利超商的即飲咖啡或三合一咖啡等,沖泡為飲品的含水量都在95%以上,因此丙烯醯胺含量極為稀薄,幾乎都小於10μg/kg,遠低於歐盟報告數據,從風險評估的角度來看,無須擔心。

丙烯醯胺被認定為2A,可能致癌物質,但至目前為止,攝入食物暴露丙烯醯胺與癌症之間的相關性仍要進一步研究,並審慎評估。歐盟僅有設定食品中丙烯醯胺指標值(indicativevalues),並無立法規定食品中限量,我國也有丙烯醯胺指標值供業界進行減量的參考。若要探究飲用咖啡對健康的影響,於國內,丙烯醯胺在咖啡中的含量極低,正常健康的人體都能代謝掉。咖啡中的咖啡因對人體影響更直接,因此仍是,老話一句,飲食適量即可,不宜過量。

延伸閱讀

咖啡杯蓋含致癌的苯化合物?免驚啦!

【謠言拆解】超商咖啡不能喝,對身體會造成⋯⋯?

充滿煙燻風味的冰滴咖啡 該怎麼製作?

(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咖啡因
丙烯醯胺
致癌物質

食力

食力於2015年10月正式開台。創辦團隊是一群媒體工作以及對食品科學與知識推廣有熱情的人。我們要重新建構民眾對食的信任,把過去被恐嚇、被誤解、被斷章取義的食品安全事件,用正確、知識與理性的角度,提供給閱聽大眾,讓「事實」能真正被看見。 「報真導正」四個字,我們所寫,我們負責,更希望你們看到。
官網:http://www.foodnext.net/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next.net/

好傷身!醫生營養師不吃的六種「路邊小吃」

好傷身!醫生營養師不吃的六種「路邊小吃」

2018-04-13 09:39聯合新聞網 每日健康

近幾年來台灣食安風波頻傳,食品業者為了壓低成本改用非法原料,或是為了延長食品保存期限、增加食材獨特口感,擅自添加不合法的化學成分,搞得如今大眾人心惶惶,不知道那些食物該吃,根據《微信─名醫養生》報導,這就幫大家整理幾項常見且使用添加物的食物。

加工海鮮產品

凡舉魚丸、蝦球、蟹肉棒等,這些常見於火鍋類的食材大多含有食用明膠、香精、色素、漂白劑等多種添加物,且營養價值低。

人造奶油

植物油經由「氫化」特殊處理之後,可從不穩定的液態轉變成固態,外觀、味道類似天然奶油,人造奶油廣泛應用於日常飲食中,像是烘焙食品蛋糕、餅乾、酥皮、奶精都可以找到人造奶油的蹤跡。根據研究指出,攝取人造奶油會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

加工肉製品

火腿、香腸、臘肉或是肉製罐頭,為了增添口感都會加入肥肉、澱粉等,降低營養價值之外,在醃製過程中,蛋白質會分解產生胺類物質,與食物本身的硝酸鹽(或亞硝酸鹽)結合後產生「致癌物─亞硝胺」,吃多恐會增加罹癌風險。

火腿。圖/ingimage
火腿。圖/ingimage

還原果汁

市售果汁飲料通常只含10-20%的原汁,其他以水和糖為主,果汁的味道和顏色通常是利用人工香料、色素製作而成。

市售果汁飲料通常只含10-20%的原汁,其他以水和糖為主。 圖/ingimage
市售果汁飲料通常只含10-20%的原汁,其他以水和糖為主。 圖/ingimage

蜜餞

通常品質較差的水果,才會被製作成蜜餞,經過高濃度的糖漬(65%以上的含糖溶液)而得,再利用人工色素使外觀顏色更加飽和。醃漬過後的水果,維生素皆已喪失殆盡,不僅營養價值低,吃多也會容易引發肥胖、糖攝取過量等問題。

便宜的濃湯

大多數的餐廳為了節省成本,會使用香料、濃縮高湯取代新鮮食材熬煮的高湯,不僅營養價值低,吃多了可能也會影響身體健康。

本文出處,更多資訊請上《每日健康》、《每日健康》粉絲團。】

人造奶油
營養價值
果汁
色素
亞硝酸鹽

每日健康

致力推廣生活化的健康資訊平台
擁有全台最豐富健康社群影音內容
國內外健康生活資訊一網打盡
訂閱每日健康,全家人日日保健康

相關文章

痛風、類風濕性關節炎 可能有遺傳因子

痛風、類風濕性關節炎 可能有遺傳因子

2014-09-23 13:26聯合新聞網 元氣周報

【元氣周報/記者蔡育如/報導】

案例故事1:

凡凡去年考上大學,大一新生依規都要做健檢,健檢結果出來,凡凡的尿酸值是6,雖算正常,但已是正常值中最高的數值。(尿酸正常值/女:小於6mg/dl/男:小於7mg/dl)

凡凡的奶奶和爸爸都是痛風患者,爸爸長期服藥,他很擔心凡凡,未來會不會也遺傳痛風,爸爸決定要注意凡凡的飲食和生活作息…。

案例故事2:

潘太太多年來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所擾,十個手指的關節已變形,清晨醒來經常有僵硬之感,她並不清楚自己有無家族病史,同時也從醫學文獻中了解,類風濕性關節炎未必是遺傳,可能是遺傳了較易患此症的體質。她比較關心的是兩個孩子的體質,擔心他們的免疫力…。

家族有痛風病史 要注意多喝些水

「痛風、類風濕性關節炎,甚至是憂鬱症都可能有遺傳因子。」新竹馬偕醫院風濕免疫科醫師郭孝齡表示,有遺傳基因並不代表一定會得病,只是得病的風險比較大。

郭孝齡表示,痛風病患最明顯的症狀就是尿酸過高導致關節發炎,嚴重會使腎臟功能變差。「家族病有痛風病史的人,平常就應注意水分的攝取!」郭孝齡指出,尿酸需經由小便排出,所以有潛在危險因子的人,平常就要多喝水,一天至少要維持在2千到2千5百CC左右的飲水量。

「飲食清淡為主,可定期抽血檢驗」,署立新竹醫院風濕免疫科醫院羅位庸建議,保持正常的作息,熬夜可能會使尿酸忽高忽低,維持規律運動,避免暴飲暴食,預防勝於治療。

類風濕性關節炎 先天後天仍難定

「類風濕性關節炎通常是臨床才會發現的疾病,譬如出現關節腫脹、早上起床關節僵硬,會痛,感到疲勞等狀況可能就要小心。」羅位庸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嚴重的話可能導致關節殘障,甚至影響內臟,也容易影響心臟血管,發生心血管疾病。

他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免疫疫系統疾病,目前還不知真正造成的原因,可能是原本家族就有這個遺傳因子,加上後天感染所造成,所以會建議民眾應維持正常生活,不要熬夜、抽菸,較能降低得病的機率。

「有家族病史的人,建議不要亂吃補,很多免疫病都是補出來的!」羅位庸表示,現代人愛吃補,尤其是中藥,但有時候補過頭反而容易出現其他慢性病,所以也建議民眾,在大補前先詢問醫師會比較妥當。

痛風年齡,降低中

郭孝齡以痛風為例,現代人從小就吃得營養,加上暴飲暴食,導致痛風發作病患的年齡層下降,從以前的30至40歲,到現在的19、20歲。

尿酸用藥,有兩種

「痛風發作原因通常不只有食物來源,所以對於痛風病患,通常會給予藥物治療。」羅位庸表示,通常會開的藥有兩種,一是抑制尿酸產生,另一種會幫助病患將尿酸排出,讓體內尿酸值維持在正常範圍內。

憂鬱症

元氣周報

聯合報推出元氣周報,健康的、樂活的、環保的,每週一隨報附贈,24版版版精彩。
訂閱元氣周報電子報紙:http://reading.udn.com/reading/paper.do?from_id=6

上林外科眼科診所
Assign a menu in the Left Menu options.
Assign a menu in the Right Menu o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