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4 00:38聯合報 張睿詒、游宗憲
國中會考結束,許多考生與家長才鬆了一口氣,然而卻留下一些仍值得探索的問題。社會科考題將全民健保議題納入,增強社會對健保認識,值得肯定,但歡欣之餘卻又有些許來自對解答正確性的不安,因為將會影響考生分數甚至最終錄取結果。
台灣自施行全民健保以來,病人就醫時面臨的即不再是總醫療費用或醫療市場價格多少,而是掛號費與部分負擔等自掏腰包金額。廣義而言,掛號費應該是醫療費用的一部分,但根據衛福部定義,掛號費並不屬醫療法所稱之醫療費用,係屬醫療機構行政管理費用,宜由醫療機構按其行政成本,依衛生福利部公告之「醫療機構收取掛號費之參考範圍」收取(門診○—一五○元、急診○—三百元),若超過該參考範圍,應專案報請主管機關備查。所以第六十題解決大醫院看診壅塞之原先正確解答(C)提高各大醫院門診掛號費用應是不對的,因為掛號費是屬醫院的自行裁量。
醫療院所真的會以掛號費作調節機制「以價制量」嗎?我們觀察到並非如此。依健保署資料,近年大型醫療院所的平均掛號費不升反降,反而是例如在台北市的診所調升掛號費。若依會考給予正解之邏輯,這些診所即意欲以調漲掛號費減少服務量,但此一推論恐又與原題目鼓勵民眾小感冒先到住家附近小型診所就醫相悖離。
倘若政府採取增加大醫院部分負擔的政策呢?Hurley & Johnson提出在實施部分負擔制度時,會因實施的市場不同而有不同效果。若在醫療市場實施使用者付費,即病患使用愈多醫師看診服務需付愈多費用時,病患會降低對醫療照護的需求。如此看來的確會影響病患的就醫行為。但該研究也指出,部分負擔的效果會受到醫師供給面的影響。因為病患減少會影響到醫師所得,則醫師就會誘使病患多看診,而抵銷部分負擔制度的效果。健保署委託研究也發現,大多數受訪民眾對醫療資源的使用,並不會因加收部分負擔而減少。此外,過高的部分負擔,可能會使弱勢族群無法獲得必要的醫療服務,損及全民健保強調之社會互助精神。
那麼,究竟如何不損及弱勢就醫與社會互助、又能改變民眾的就醫行為呢?民眾會不論病症輕重皆至大醫院就醫,是因為對大醫院的醫療品質較為滿意。因此改善醫院級別間的品質落差,將會是影響民眾就醫行為的較佳策略,而非運用財務上的誘因。政府應致力提升民眾在就醫時體會與觀察到的品質;這部分的提升一般有以診療品質、藥品品質、檢驗品質,甚至報告卡、回覆就醫經驗等。
本次國中會考題目中以提高各大醫院門診掛號費來因應醫療資源浪費的答案,有明顯爭議。(張睿詒為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游宗憲為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健康事業管理學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