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ernative Math另類數學
–//–
Local view
想多活十年嗎?你或許必須改變目前的生活方式。
財經新聞網站MarketWatch報導,根據哈佛陳曾熙公衛學院(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日前公布的一項研究報告,研究員已發現有五個習慣可能讓人的預期壽命延長十年,但交換條件是必須戒除嗜吃垃圾食物或久坐不動等惡習 。
這項研究建議養成的五個良好生活習慣是:• 有益健康的飲食
• 每日運動30分鐘以上
• 保持適當體重,即「身體質量指數」(BMI)介於18.5與24.9之間
• 勿飲酒過量,女性每日紅酒不超過1杯,男性不超過2杯,以5盎司(148 毫升)酒杯計算
• 不要吸菸
哈佛科學家在這項刊登於醫學期刊《循環》(Circulation)網站的報告中寫道,過去30年來,遵行健康生活方式的男女,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罹患癌症而死亡的機率分別比生活習慣不健康者低82%和65%。
這項報告的研究對象包括7.8萬名女性與4.4萬名男性,分別追蹤34年和27年之久,研究員分析這些資料後發現,採行上述五種習慣的女性平均餘命延長14年,男性則多活12年。
這五種有益健康的習慣看來似乎很明顯,卻不容易做到。例如美國人的BMI平均值為28.6,比1960年代初的25.1攀升。BMI高於24.9被視為「過重」,高於30即「肥胖」。
想活得更健康、更長壽(或至少不要減壽),除了定期運動以及吃富涵營養的食物外,另須考量一些因素。這項研究報告建議,要有活躍的社交生活,以及充足的睡眠。逾40%的美國成年人覺得孤單寂寞,這可能導致憂鬱、焦慮、失智症、和心血管疾病。睡眠不足也可能導致高血壓、糖尿病和肥胖症。
衛福部中央健保署公告「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辦法」修正案,其中四項新制與民眾息息相關,例如,從六月起,住院時,只要主治醫師同意,病人可到其他醫院看病,廢除住院患者健保卡得交由醫院保管的規定,健保卡不必再押在醫院。失智患者如果行動不便,可由親友代為陳述病情和領藥。
此外,從即日起,未持健保卡就醫,不可開立慢性病連續處方箋,健保署醫管組組長李純馥表示,過去患者沒帶健保卡,也能開立九十天的慢性病連續處方箋,若民眾重複領藥,醫師藥師難以查核。為此,未攜帶健保卡只能開立一般處方箋,最多只能開卅天的藥。
另一新制為慢性病患若搞丟藥品,得自費才能再領藥。李純馥說,以往常有慢性病患稱藥品遺失或毀損,而向醫師求情,希望再次領藥,大部分醫師都會再度開藥;先前健保署以行政命令規定慢性病患領藥後遺失或毀損藥品,想再次領藥,就必須自費購買藥品,本次修法一併將此規定納入,將自六月一日起上路,若患者不願自費,醫院可不開健保藥。
健保署長李伯璋譬喻,「就像去提款機領錢,如果搞丟了必須自行負責,不可能叫銀行再給一次」。此外,慢性病連續處方箋也將新增列印二維條碼,掃描一下就知道用藥內容。
在住院方面,過去規定,住院期間要由醫院提供完整醫療服務,故要求住院患者要留置健保卡由醫院保管,但部分醫院診療服務不夠齊全,加上健保卡具有身分證明功能,不只患者抱怨,連醫院擔心保管證件壓力太大,從六月起,院方查驗住院患者健保卡後,就可歸還,經主治醫師同意即可請假外出看診。
過去僅行動不便和遠洋漁船船員等可委由他人陳述病情與領藥,本次新增因精神障礙或心智缺陷而受監護或輔助,以及失智症病人,也能由他人代為陳述病情和領藥,同樣是六月起上路。為保障民眾用藥安全,這次條文增列民眾應遵從醫囑,接受轉診服務,作為推動分級醫療、落實轉診就醫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