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社會新聞

感冒藥混著吃 27歲研究生就醫才7天就不治身亡

感冒藥混著吃 27歲研究生就醫才7天就不治身亡

2018-04-22 11:11元氣網 綜合報導
感冒藥不能混著吃。 聯合報系資料照
感冒藥不能混著吃。 聯合報系資料照

一名年輕的研究生感冒自行購買成藥服用,卻因同時吃下多種感冒藥,加上本身基礎肝功能異常,引發高燒腹瀉,最後導致肝嚴重衰竭,才就醫一周就過世。他的主治醫師將這個病例記錄下來,警示世人感冒藥千萬不能混著吃。據現代快報報導,南京呼吸科醫師李培記錄一個令人遺憾的病例,一名27歲的張姓研究生因感冒去藥房買了多種感冒藥,隨後出現高燒腹瀉,一星期後受不了而到醫院門診,經檢測發現他肝、腎等等五個臟器系統功能都在衰竭,還有嚴重凝血障礙、血壓下降等症狀,在檢查中甚至休克,立刻被轉往加護病房急救。

通過血液檢測,張生被確診為「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李培指出這是導致感冒的眾多病毒之一,除了病毒感染,該病患的肝已失去功能,急需換肝,雖然他所屬的學校為他發起捐血和捐款活動,但最終張生因肝功能嚴重衰竭陷入昏迷,沒來的及換肝就病逝,從住院到過世只有短短7天。

主治醫師李培表示,張生本身有肥胖和脂肪肝的症狀,經常熬夜趕功課,感冒後因一種感冒藥無法退熱,就多買了幾種,加上自己身軀龐大,還自行增加吃的劑量。李培認為這就是導致肝衰竭的原因,「乙醯氨基酚」過量而導致中毒性肌溶解和肝腎衰竭。

「乙醯氨基酚」是感冒藥的最常用成分,約 80%感冒藥都含該成分。成人一次吃10~15g就會引起肝中毒,而基礎肝功能較差的人,對其耐受劑量又更低。李培說沒有充分證據證明一定是感冒藥導致肝功能惡化,但吃下多種感冒藥一定是壓垮他肝功能的最後一根稻草,感冒病毒本身會傷肝,再加上藥物,身體就崩潰了。

李培補充,很多人都中西藥混著吃,以為中藥溫和就比較安全,但很可能導致乙醯氨基酚超量。肝功能正常的人在停藥後,肝會自動修復;但肝本身就疾病的人就可能出問題。李培強調感冒藥不能混吃,成人一次攝入乙醯氨基酚不超過500毫克,如果幾種藥物一起服用,乙醯氨基酚的總攝入量要低於500毫克,兩次用藥間隔要在6小時以上,每天攝入不超過2000毫克,療程不超過三天。

感冒
肝功能
高燒
病毒感染

延伸閱讀

開車撞死闖紅燈婦被判刑 法官:行人走斑馬線就要讓 

開車撞死闖紅燈婦被判刑 法官:行人走斑馬線就要讓 

2018-04-22 13:54聯合報 記者林敬家╱即時報導

周姓男子去年1月18日凌晨開車從中興街往忠明南路方向行駛,途經台灣大道與健行路交岔口時,80歲柯姓老婦闖紅燈,從行人穿越道由西往東方向穿越健行路行進,周見狀閃避不及撞上,老婦送醫不治,周因行經行人穿越道不依規定讓行人優先通行,被台中高分院判9月徒刑,因與被害家屬和解,宣告緩刑3年。

判決指出,道路交通安全規則規定行人行走於行人穿越道時,縱使沒有交通指揮人員在場指揮,或無交通號誌指示,汽車駕駛人皆應暫停讓行人先行通過,行人在無交通號誌指示下通行於行人穿越道,甚至違反交通號誌指示而擅自通過,都無從否定行人穿越道保護行人通行的優先性與必要性。

周姓男子一審被依過失致死罪判10月徒刑,他認為判刑太重上訴,二審法官指出,柯姓婦人闖紅燈過行人穿越道也有過失,但周若能留心注意行走於行人穿越道上的婦人並適時禮讓,即可避免這起車禍事故,周的行為與柯的死亡有因果關係 。

二審法官也說明,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也規定汽車駕駛人行經行人穿越道不依規定讓行人優先通行,因而致人死亡依法應負刑事責任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是就刑法過失致死罪加重處罰。

法官考量周姓男子犯後態度良好,與被害家屬調解成立並開始支付賠償,積極彌補被害人,宣告緩刑3年予以自新。

周姓男子未禮讓行經行人穿越道道上的柯姓婦人,被台中高分院判9月徒刑,緩刑3年。圖...
周姓男子未禮讓行經行人穿越道道上的柯姓婦人,被台中高分院判9月徒刑,緩刑3年。圖/報系資料照

編註:交通規則 紅綠燈 與 行人穿越道 的權威性與排他性,有必要建請統一解釋 !!!

延伸閱讀

顏值、態度,還是社會經驗?淺談審判者的偏見

該頒獎狀給警員?闖紅燈狂飆 騎士2分鐘苦吞1…

這路段去年發生24件車禍 彰化警方將加強取締…

酒後騎電動車趴趴走 闖紅燈遇警栽了

影/陽明大學進口14顆頭顱 22醫師練刀「拆炸彈」

影/陽明大學進口14顆頭顱 22醫師練刀「拆炸彈」

2018-04-19 12:24聯合報 記者陳雨鑫╱即時報導

「係金A一顆頭」陽明大學與德國蛇牌學院合作,從美國進口14顆人體頭顱,吸引國內外22名外科醫師參與,模擬腦血管手術中最難處理的「動脈瘤」、「顱底腫瘤」,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外科助理教授、此次活動主持人許秉權說,這2種疾病對於腦神外的醫師來說是最棘手的疾病,這次的活動猶如醫師們在練習拆炸彈,協助醫師們能夠熟悉腦部的運作,嘉惠更多病患。

●外科醫師想練刀 靠進口頭顱解決

台灣無論是器官捐贈或是大體捐贈的數量,都比國外來得低,主要是台灣人仍舊有「死後要保留全屍」的想法,使台灣的醫師在醫學生時期,能接觸到大體老師的機會有限,許多想成為外科醫師的醫學生們,得靠自己想辦法練刀。

許秉權說,一位外科醫師在學生期間養成的過程中,很難真正去碰觸到患者,過去在他的那個年代,除了大三跟大五有解剖課程以外,頂多在大七的時候,可以進開刀房跟刀,最多可以協助開簡單的盲腸炎。

若是想成為腦神經外科的醫師,在學生階段最多只能幫忙在腦部鑽一個孔洞,如今隨著病人權益抬頭,醫師能接觸的機會少之又少。

為了加強醫師的訓練,加上台灣又鮮少有大體捐贈,且即使有大體捐贈也很難有家屬願意讓遺體分屍,僅剩下頭顱,讓醫師做單一部位的訓練,許秉權說,目前台灣的大體捐贈數量最多的以慈濟醫院為最多,但是他們也很少有「單純頭顱」可以供醫師練習。因此,每一年陽明都會進口頭顱,供外科醫師演練。

●人體頭顱助解決動脈瘤、顱底腫瘤更俐落

腦動脈瘤是因為腦部的動脈血管壁局部膨脹,由於沒有明顯徵兆,多數患者都是,當膨脹部位受到壓迫時,血管可能因此破裂,引發致死率極高的出血性腦中風,即使提前被發現腦中有動脈瘤,醫師在協助處理時,需要非常小心,只要一不注意就可能讓動脈瘤破裂,使患者出現致死危機。

顱底腫瘤則是位於腦部的深部,如何開刀不傷及腦部的其他組織考驗的是醫師的手術能力。許秉權表示,這次的活動是將頭顱的血管,做一染色,幫助模擬手術的過程中,可以清楚地找出病灶,讓醫師們可以反覆性地演練。

許秉權表示,1顆進口頭顱約要價5萬元台幣,使用的機會難得,因此在這次的活動結束後,14顆頭顱會繼續留在陽明,提供學生使用,預計接下來會提供給骨科、耳鼻喉科的醫師等,最後再提供給住院醫師使用,讓每顆可以達到最大的效益。

●台灣未禁止頭顱進口 反成醫療外交實力

許秉權表示,台灣是亞洲國家中,對於進口頭顱的限制最為合理的國家,只要符合進口的條件,即可幫助醫師或是醫學生們使用,相對於鄰近的中國大陸、日本等國,是禁止頭顱進口,也讓台灣連續多年可以獲得德國蛇牌學院的認可,將「腦血管顱底手術操作演習」舉辦在台灣。

許秉權說,這次的活動吸引國內外22名外科醫師參與,不僅能增強台灣的醫療能力,也能增加台灣醫療的軟實力,政府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未來蛇牌學院有機會在台灣成立中心,能幫助台灣培訓更多東南亞國家的醫師,增加台灣的能見度,對於台灣的幫助不小。

陽明大學與德國蛇牌學院合作,從美國進口14顆人體頭顱,吸引國內外22名外科醫師參...
陽明大學與德國蛇牌學院合作,從美國進口14顆人體頭顱,吸引國內外22名外科醫師參與,模擬腦血管手術中最難處理的「動脈瘤」、「顱底腫瘤」。記者陳雨鑫/攝影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外科助理教授許秉權連續13年協助舉辦「腦血管顱底手術操作演習」...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外科助理教授許秉權連續13年協助舉辦「腦血管顱底手術操作演習」,增進台灣外交軟實力。記者陳雨鑫/攝影
陽明大學

延伸閱讀

陽明大學進口「屍頭」訓練 中國東南亞醫師慕名…

陽明大徵才 強打國際化

護理之家該如何挑 專業醫師這樣建議

護理之家該如何挑 專業醫師這樣建議

2018-04-19 23:15聯合報 記者謝進盛╱即時報導

台灣人口老化越來越嚴重,長照問題迫在眉睫,有的家庭被迫得將長輩安置在照顧機構,醫師建議,只要經濟負擔的起,選擇護理之家,最好鄰近醫療院所,較能提供較妥善照顧 。

麻豆新樓醫院復健科主任林恆騰醫師認為,隨著醫學的進步,台灣人平均壽命逐年增加,愈活愈久;但活得好遠比活得久更重要。

研究發現,台灣人在終老之前,平均需要7至9年長期照顧,也就是日常生活無法自我打理,食衣住行都需要別人照料,甚至是全身病痛、心靈受創,所以雖然壽命延長了,卻可能只是臥病在床。

他說,「以機構為基礎」的照護模式則是指安養院、養護中心、長期照護機構、和護理之家等所提供的照護服務,雖然在家安老一生是最棒的;但現代社會變遷,子女出外賺錢,萬一有醫療需要,即使是請外勞也不能解決問題。

林恆騰建議,只要經濟負擔的起,選擇一家好的護理之家,最好鄰近醫療院所,讓長者入住,或許是比「以住家為基礎」的照護模式更佳的選擇。

麻豆新樓醫院說,因應老人社會來臨,麻豆新樓護理之家於104年7月成立至今,提供具「整合性」之照護模式,結合台南、麻豆新樓醫院的醫療資源,提供完善的連續照顧,全台籍的照顧服務員提供高品質看護,讓入住者及家屬都安心。

麻都新樓復建科主任林恆騰醫師建議,若經濟負擔的起,選擇護理之家,最好鄰近醫療院所...
麻都新樓復建科主任林恆騰醫師建議,若經濟負擔的起,選擇護理之家,最好鄰近醫療院所,較能提供更妥善照顧 。記者謝進盛/攝影
醫師安養院復健

延伸閱讀

醫:台灣管餵人口比率高 他國則在減少

金門大學攜手新樓醫院 培育健康照護人才

放火燒安養中心判5年10月 他怨量刑太重還辯…

台南下營護理之家廚房火警 疏散90人虛驚一場

獨╱名師豪宅上吊原因曝光 控醫師「毀我人生」

獨╱名師豪宅上吊原因曝光 控醫師「毀我人生」

2018-04-17 14:04聯合報 記者陳宏睿╱即時報導
許姓補教名師。圖/讀者提供
許姓補教名師。圖/讀者提供

中部地區知名的英文補教許姓名師12日凌晨在4千萬的豪宅上吊尋短,消息曝光震驚補教界,家屬對許尋短原因僅簡單交代「健康因素」,記者今接獲讀者提供訊息,指許在尋短前一周,曾寫了一篇千字文傳給周邊信任的好友,描述自己在去年底出車禍後,開刀失敗的心路歷程,並指控台中某區域教學醫院的林姓醫師「唯利是圖」、「毀我人生」;林委由醫院表示,治療許嚴守專業,給予最妥適照顧,未來若有相關調查,也將坦然面對。林姓醫師今天整天進行開刀手術,但仍透過院方表示,林在治療過程,嚴守專業,並已給予許最妥適的醫療與照護,同時也已向患者、家屬清楚說明,未來如有相關調查、亦坦然面對。對患者發生憾事,院方及醫師都表達不捨,並請家屬諒察,期望早日釐清誤會,給患者與家屬妥善交代,亦還醫師一個公道。

讀者表示,許的死前留言會曝光,主要是與許交好的林姓補教業者,在案發後為提醒其他友人多多注意健康,在臉書上將全文貼出,因為後來發現文章被截圖後轉傳出去,擔心對許的家屬、對許開刀的林姓醫師造成影響,隨後又刪除文章;本報記者取得許在3日凌晨4時許,因為膝蓋手術後,痛到無法成眠所留下的文字紀錄,該紀錄許也傳給多名友人。

許在文中交代,自己在去年11月間騎車跌倒後,造成十字韌帶挫傷,對一般步行沒有影響,但只有在蹲下、跑步時,會有酸痛感,許尋求台中某區域教學醫院林姓醫師的協助,林建議許採取關節內視鏡檢查,並進行清創手術,手術在2月22日進行、25日出院。

「我的人生從那天起徹底毀掉!」許在文中指控,出院後狀況未見改善,今年3月7日晚間開始腫脹、滲血,緊急前往醫院找林治療,當天林用針筒抽出4個針筒的血水,隔天又抽出四個針筒,許認為手術這樣的結果證明「手術是失敗的」。

許在文中寫到,林只稱「別人都不會這樣」,3月7日後他舉步維艱,天天是憂鬱的,睡到半夜痛醒,心情飽受煎熬,他向任職的補習班提出辭職,「手術前人生是彩色的、手術後人生是黑白的」,他後來再尋求林的協助,如何解決膝蓋腫脹的問題,林建議他打類固醇、玻尿酸。

許在文中指控,林在建議他進行一個非必要的手術之後,還想要繼續賺錢,他的慘痛教訓是「絕對不要相信這種唯利是圖、沒有醫德的醫師」。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台中市許姓補教老師12日在自家豪宅上吊尋短,死前將手術失敗的心路歷程傳給朋友,許...
台中市許姓補教老師12日在自家豪宅上吊尋短,死前將手術失敗的心路歷程傳給朋友,許友人在案發後上傳臉書。圖/讀者提供
台中市許姓補教老師12日在自家豪宅上吊尋短,死前將手術失敗的心路歷程傳給朋友,許...
台中市許姓補教老師12日在自家豪宅上吊尋短,死前將手術失敗的心路歷程傳給朋友,許友人在案發後上傳臉書。圖/讀者提供
台中市許姓補教老師12日在自家豪宅上吊尋短,死前將手術失敗的心路歷程傳給朋友,許...
台中市許姓補教老師12日在自家豪宅上吊尋短,死前將手術失敗的心路歷程傳給朋友,許友人在案發後上傳臉書。圖/讀者提供
手術醫師患者
上林外科眼科診所
Assign a menu in the Left Menu options.
Assign a menu in the Right Menu options.